今年以来,各城市着力夯实干部教育培训基础,深入开展“三好一专”基建工程,持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效益,更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质量发展。
培养一批地方名士。 坚持外出进修,选派党校、王尽美革命事迹教育基地教师到中央、省委、市委党校及其他高等院校学习,全方位提高素质与能力,累计组织120多人外出进修。 内部竞争比持续开展集体备课(钻研)和观摩竞赛活动,采取“说话一人、评众”的方式,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精品课评选,激励教师比学赶超,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。 随班锻炼,先后选派21名党校、王尽美革命事迹教育基地教师到街道、社区、市直部门锻炼,丰富教师基层工作经验,切实解决理论和实际“两张皮”问题,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。 拓宽领域培养,从农村网络、两新组织等生产经营第一线培养,一批培养优秀党组织书记,造就能人善教的特色名师。 通过外派学、内部比例、挂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,各城市出现了丁坤元获山东省党校系统优秀教育奖、赵金光获山东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等一批地方名师。
开发“三好”精品课程。 根据干部特点和培训需求,围绕“党的基本理论”、“乡村振兴”、“党性教育”等板块,组建课程开发团队,开发出一批特色鲜明、实用管用的精品课程。 在此基础上,成立专项考核小组,对每门课程进行评分排名,并与课程开发团队进行深入打磨,从形式、内容上进一步优化提升,目前已开发出课程8门、好教材3门、好案例5门。 例如:好课堂:围绕弘扬“尽善尽美革命精神”开设好课堂《家国传承——与王尽美后代面对面》,通过现场访谈王效美后人的形式,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王效美及其子孙的主要事迹和贡献; 围绕深入开展“爱祖国”教育,构建《臧克家的家国情怀》门课程,通过讲述臧克家事迹、解析臧克家部分作品,继承臧克家一代的高贵品质和胸怀天下的爱祖国; 围绕工匠精神传承构建课程体系《奋斗 创新 奉献》,通过典型人物形象,讲“技术引领创新,传承工匠精神”的真实故事,让教育引领一线劳动者立足岗位迈向新征程。 教材方面:围绕红色基因传承编写教材《初心永恒 尽善尽美——王尽美的故事》,通过讲述王美丽人生经历中的40多个故事,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; 围绕推进“乡村振兴”,与中央党校合作编写教材《诸城“三农六化”的创新实践》,讲述城乡党建“三农六化”综合创新成果,为推进“乡村振兴”提供借鉴和参考。 好案例方面:以党建引领城乡融合发展,围绕推动全面振兴农村,形成良好案例《以城乡党组织联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》,推动各城市深入推进城乡党组织共建,推动机关、企业、农村等领域党建资源跨界融合、优势互补、强强联合党建引领两新组织建设,形成案例《实施“红色引擎”工程 激活两新组织党建新动能》,各城市创新实施以“红旗支部创建、红领党务认证、红星职称评选、红酬激励和红榜信用评价”为主要内容的“红擎”工程,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
建立专业化实训基地。 按照基础设施建设、师资队伍专业性、教学流程完整性,提出“思想淬火专业实训实训实训”的总体要求,可以积极利用现有教学基地,建设主题鲜明、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训基地。 目前已建成3个专业化实训基地。 例如,围绕实施“产业强市、工业优先”战略,在王尽美革命事迹教育基地建设“山东省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”,聘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杨思斌、山东管理学院耿艳等30多名专家教授建立工会专业人才师资库。 开发了设置专门实习教室,可以开展工会与行政沟通协商、工资集体协商和协商、劳动争议调解等模拟演练的讲评教学、访谈教学、体验教学、诗词鉴赏六种教学形式,设计1-7天的教学日程。 实现菜单式选拔,全方位提升工会干部集体协商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,为构建员工满意、企业发展共赢格局搭建学习交流平台。 围绕“提升创新‘诸城模式’”,在常山永辉生态农场建设“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训基地”,聘请山东大学黄少安教授、中国农业大学石海燕教授等50多位专家建立教师银行,《创新提升“三个模式”助力乡村振兴》 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》等80个项目统筹创新设计农业经营主体规划设计、农产品电商等15项的常山乡村振兴齐鲁示范区、国家级农林孵化器、乔庄社区等20多个场站,构建“理论课堂实习课堂场教”课程体系,党员干部参与党组织合作社、产业园区规划、产业园区规划
(大众新闻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鹏通讯员白莉曹浩然孙炜报道) )。